無題
時間感不好
常常誤以為很久不見了但其實前幾週才見過面
作文不好
早安吃飽了沒晚安除此之外缺乏修辭且其餘難於啟齒
地理不好
但無論迷路多久我都有把握找的到你
理化不好
不知道現在攝氏幾度卻一直記得你搭在肩上手的溫度
像我這樣成績差的人
你說
能夠畢業嗎
最近生活一直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,感覺生涯發展毫無方向感,從大四下到現在,一直處在一個循環裡(因為焦慮而到處參與活動,然後過一陣子後,走每一步卻開始感到沉重,就慢慢疏遠、逃離、脫隊)
昨天端午節,自己一個人跑去看了兩部電影,《遠離西藏》和《遠大前程》,前者在講西藏逃亡和大陸政治間的緊張關係,人活在其中怎麼奮力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、堅持信仰,後面那部則是狄更斯的社會諷刺的小說改編,整部電影悶悶的,在講錯綜複雜的人們,彼此的生命是如何交纏在一起,愛恨情仇。
看完之後我又到了信義誠品,偶然翻到《旅行給我的十二種覺醒》,讓我有很多感受,同是這個世代的行者,一樣的茫然、絕的生活索然無味,在求學就已經快被壓扁了,出了社會變得好像為了錢拼命,活得很乾癟,他去了澳洲。沒帶著傳說中的一百萬回來,但是他找回了自己。
她說:"「療癒」在古老的語言裡代表「更深層的看待自己。」只有逗留,才會有文化;有了文化,才會有偏見;有了偏見,才會有自我對話的機會。旅行,並不是讓我透過眼睛來認識世界,而是讓我從偏見中覺醒,讓我質疑自己,進而重新認識自己,發現自己的真正價值。"
也是因為這個行者的故事,讓我有了一些想法,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認真為自己打算過,認真的活著,我隱約覺得自己,好像需要經歷徹底的孤獨洗滌,而不是留在安全的舒適圈裡,不能欺騙自己而躲在喜歡的人們之間,寄望你們的餵養能夠拯救我,實則逃避生命,蹉跎度日。
但這一切都得等到明年二月退伍後才能打算。我會想要旅行一年,但這一切都還只是一個想法,讓我再想想。
唉,真是迷惘透了。